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回复: 1

聊一聊英国的桔子小说奖(女性小说奖)

[复制链接]

810

主题

1078

帖子

16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53066
发表于 前天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橘子小说奖(Orange Prize for Fiction)创立于1996年,是一项具有高度声誉的英国文学奖项,旨在表彰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卓越性、原创性与可读性。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授予由女性作家用英文创作的最佳长篇小说,不限制国籍。 该奖最初由电信公司Orange赞助,因此得名。2013年,随着Orange终止赞助,该奖更名为女性小说奖(Women’s Prize for Fiction),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

尽管赞助方更替,但该奖的核心使命始终未变:表彰女性作家的创作成就,提升她们在世界文学中的声音与影响力。 历届获奖者包括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阿莉·史密斯(Ali Smith)以及玛德琳·米勒(Madeline Miller)**等杰出作家。该奖项不仅肯定了女性在文学领域的贡献,也常常为一些才华横溢却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家提供广阔的舞台与关注度。

The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 established in 1996, is a prestigious British literary award that celebrates excellence, originality, and accessibility in women’s writing. It is awarded annually to the best full-length novel written in English by a woman of any nationality. The prize was originally sponsored by the telecom company Orange, hence its name, but it has undergone a few changes in sponsorship over the years. In 2013, the sponsorship by Orange ended, and the award was rebranded as the Women’s Prize for Fiction, which remains its current name. Despite sponsorship changes, its mission remains the same: to recognize and amplify the voices of women writers globally. Winners of the prize have included notable authors like Zadie Smith,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Ali Smith, and Madeline Miller. The award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highlighting women’s contributions to literature, often bringing lesser-known but outstanding authors into the spotl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0

主题

1078

帖子

16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5306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橘子小说奖(现“女性小说奖”)的获奖者与幕后轶事

橘子小说奖(Orange Prize for Fiction,如今更名为“女性小说奖”)不仅评选出了一系列卓越的女性小说家,也见证了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争议、惊喜与花絮。以下是一些知名获奖作品以及奖项背后那些“多汁”的故事:

橘子小说奖获奖作品

橘子小说奖获奖作品


著名获奖者一览
  • 海伦·邓莫尔《冬日魔咒》(1996年)
    这是该奖项首位得主。尽管如今这部小说并不广为人知,但其阴郁、哥特式的风格,为该奖立下了支持大胆、非主流女性声音的基调。
  •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半轮黄日》(2007年)
    聚焦尼日利亚比亚法战争的小说,获奖后引起全球关注。阿迪契当年仅29岁,此后成为非洲文学与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 扎迪·史密斯《论美》(2006年)
    在《白牙》成名之后,这部灵感来源于福斯特《霍华德庄园》的小说,进一步确立了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小说机智犀利,探讨种族、阶级与学术界。
  • 玛德琳·米勒《阿喀琉斯之歌》(2012年)
    这是当年出人意料的获奖作品,一部新人作家的处女作,重新诠释希腊神话中的男男情感线。更神奇的是,多年后竟然因TikTok而爆红全球,足见该奖影响力之持久。
  • 泰雅丽·琼斯《美利坚婚姻》(2019年)
    讲述一段因错判入狱而破裂的婚姻。出版后迅速走红,尤其因奥普拉选中此书为读书俱乐部推荐,销量飙升至全球畅销榜。


精彩花絮与幕后争议
  • “这是性别歧视吗?”——奖项初期遭猛烈批评
    奖项一经推出,就引来一些(大多是男性)批评者质疑:“只为女性设奖,这是在歧视男性。”
    The Independent甚至发出标题:“为女性专设奖项?你们怎么敢!”但支持者认为,在一个男性主导的文坛环境下,这个奖项是必要的。
  • “冷门”频出,打破预测
    2008年,罗斯·特里曼的《归途》击败呼声极高的萨迪·琼斯《弃儿》,引发不少评论争议。评委回应:“我们选择了深度,而不是戏剧性。”
  • 被质疑违规的得奖者?
    2000年,琳达·格兰特凭《我生活在现代》获奖,但之后被指控书中包含早前发表过的短篇作品,涉嫌违规。她坚决否认,奖项主办方也支持她。但这一风波在文学圈流传甚广。
  • “这是家庭妇女小说奖?”
    有些批评者讥讽该奖偏好“家庭话题”、“女性琐事”甚至“女性通俗小说”。但获奖作品如莱昂内尔·施莱弗《我们需要谈谈凯文》(2005年),以其黑暗、深刻的心理探索彻底粉碎了这些偏见
  • “Zalot”事件
    英国小说家A. L. Kennedy曾讽刺地称该奖为“Zalot奖”(调侃它过于女性化和商业化的品牌形象),批评它迎合刻板印象。而奖项团队机智回应:在社交媒体上发起**“Zalot 值得一读”**的宣传活动,自嘲而不失锐气。


文化影响与当代意义
尽管初期饱受争议,橘子小说奖/女性小说奖如今已成为英语文学界最受尊重的奖项之一。它不仅挖掘了许多多元化女性声音,也为非洲文学、神话改写、实验小说等打开了主流通道。它不是仅关注“女性题材”的奖项,而是站在文学本体之上,强调女性在其中的能量与创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QQ:397839773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俱乐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71号锐城国际

影视英语角眼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融汇先进务实的教学方法和时尚前沿的科技理念,整合听觉、视觉、情景交流与快速阅读四大功能,从多个维度帮助英语学习者全面提升听、说、读、写各项技能。

技术支持: Owen Lee  @ 英语我帮您© 2013-2019 影视英语角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有奖任务|影视英语角 ( 京ICP备17000586号-3 )

GMT+8, 2025-7-16 11:38 , Processed in 0.070597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